看也知道又是流氓题材,不过这台LEOPARD是有些许进步,价格也不贵,比起TRUMPETER本家那些计划战车题材C/P值算是有比较高一些了 

1941年德国军方决定在二号J型坦克的基础上设计新型侦察坦克。德国陆军提出这个侦察坦克的设计指标,无论是装甲还是火力方面,都要比当时装备的Pz.Kpfw.II Ausf.F.更加强大。同时,军方还鼓励设计部门借鉴其他成功坦克的设计经验。而设计部门却希望能制造一种高速轻型坦克(Gefechtsaufklarung),能够在极其困难的战斗条件下进行侦察。这意味着,设计部门与军方的想法有着差距,设计部门甚至提出了当时无法达到的机动性指标。根据1941年至1943年12月德军装备生产计划(Panzerprogramm),早期需要105辆新侦察坦克,至1944年再生产150辆,根据装甲兵建制估计,侦察坦克的装备总数应该是339辆。
VK1602最终版设计指标是1942年3月颁布的,由MIAG和戴姆勒·奔驰共同完成。首先是设计新的底盘,其次是设计全新的炮塔。根据设计方案,轻型大约18吨,重型大约26吨。预计该项目将于1942年10月完成,但战局发生了变化。很明显,VK1602的设计受到东线战局的影响。1942至1943年的东线战场,苏联坦克主要由性能(火力、防护、机动性)均衡的T-34/76坦克组成。T-34/76的F-34型76.2毫米火炮能够在任何距离毫不费力地击穿任何型号的德国中型坦克。面对东线的“T-34危机”,VK1602的轻型版本被放弃,1942年夏天以后的设计都以重型版本为基础进行发展。
VK1602的设计中,受到“豹”式坦克的前身VK3002的很大影响。VK1602原型车采用全焊接装甲钢板车身,正面防护是50毫米厚的装甲,并有50度的倾斜角度。车身侧面和后面为30毫米厚装甲,顶部和底部都是20毫米装甲。引擎和传动布局采取德国经典设计,发动机在后,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到车身前部,变速箱在车体前方。驾驶员在车体左侧,右侧则是无线电员的位置。车体中部则是战斗室,安装炮塔及相关设备、弹药,炮塔内有车长和装填手的座椅。
该车原尺寸模型于1942年5月/6月完成,并于1942年9月完成第一辆原型车。但由于原型车不够完善,1943年1月整个计划取消。军方认为豹式侦察战车的重量过重,相比之下它的武器无法跟同级别战车对抗时获得压倒性优势,另外一个原因是它与五号战车黑豹过于相似,最终军方才用黑豹式战车执行侦察任务。
(以下为另一个版本的说法)1942年纳粹德国武器局考虑将正在开发的“豹式”坦克和二号系列合成为一种重装甲、大威力侦察坦克,并向克虏伯和莱茵金属公司发出制造专用火炮的建议。最后设计出来的VK1602方案可以说是一盘大杂烩:在缩短的“豹式”D型车体上安装改进的二号L型“山猫”的悬挂装置,其他部件来自一号和早期二号坦克。在开顶式狭型炮塔上装有新型的KWK 39/60倍口径50毫米坦克炮,用新设计的炮口制退器缓解火炮后坐。它的别名是“小豹”(Le Leopard)。1942年10月~11月,“小豹”已可以制作样车,但由于优先权被“豹式”得到而流产。最后“小豹”只留下了一套设计图而已。



车体


轮组X3片


炮塔


车身细部


启动轮/诱导轮X2片


履带X12片


水贴,就那几个大数字,颇没诚意....但比起E50 E75直接不给还是好多了...


蚀刻片,简单但还算有用在重点上


涂装说明


稍微比了一下,车体密合度还不错


说明书多一张补充,主要是路轮与悬臂的安装方式可以选择

因为原本豹式行走系统的启动轮,路轮,诱导轮共10组刚好都是一外一内交错构成的,但是在这台车缩减组数变成奇数之后,不管怎样分配都有一处是外对外或内对内的冲突,一种是冲前面启动轮,一种是冲后面诱导轮,HB这边就提供两种方式让玩家自己选择。
启动轮跟路轮外对外冲突那边勉强还有空间容许,所以厂商设计没改就直上,而另一状况诱导轮内对内冲突就避不开了,所以多给了一种原创的诱导轮来避免干涉,反正这车原本计划案就没有作到很详尽,所以也没有究竟哪一种才正确的说法,就看玩家自己喜好来决定了。
其实这台车最谜的地方就是他的所有零件外观都跟豹D/A很像,但尺寸却都不一样,这就让人非常搞不懂了...原本说是要跟豹式共通零件,但是图面上的尺寸却又不一样...那么既然不是直接借用豹式零件了,怎又会说案子影响豹式产能所以废案?

这套件上市前我在SONIC论坛上问过厂方一个问题,就是路轮直径是多少?!
当时得到的响应是,他知道我问的意图是什么,但是对于不存在的车,考证上他们不会太纠结,而会以产品的延续性为优先...

这答案几乎就是说明了:HB这车轮子一定跟豹式尺寸一样,炮塔也跟PUMA一样,以便日后可以沿用出这两个系列 
拿到套件之后去比对PANZER TRACTS No.20-2书上的线图,果然车体炮塔整个小了一号,路轮也是跟豹式标准型一样大,所以对于HB这台VK1602的解释就只能变成是:假设此案放弃专用规格,尽可能与现有其它车辆零件共通零件来生产的话便是这种模样吧----->也就是变成折衷量产型了 
其实德军这样的案例说来也不少,所以对于厂商摆明是偷懒便宜行事这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不过他的路轮摇臂只做了一种型,但是豹式的摇臂其实有3种样子,除非之后豹式底盘有另外再开模,不然只靠那一种就想通吃又要出错了....

炮塔
焊接纹是有自然了些,不过还是稍嫌宽了点,位置也有偷懒之嫌,其实应该放在棱线正中央的。
其实原始设计上的炮塔比这个后来有量产给PUMA用的尺寸更大,焊接结构也较复杂,HB显然也是为了日后方便出其它型所以用了这个实际有生产的规格。


车体拼接
车体焊接跟切割纹质感的表现也是稍微进步了点,但是放大来看来还是有些毛刺等模具瑕疵,仍有待改善...
这车体拼接其实是早期豹式的方式,加工上比较麻烦,后来豹A简化变直线,到豹G更是大幅度改变,VK1602虽然是蛮早期就开始的案子所以用这种结构是说得过去啦,但是整车又有一些地方采用的是豹式后期特征,感觉时序上有点混淆了...


炮盾
超偷懒的...一点铸造感都没做 
车身进出气栅栏一些也是铸造件的地方一样是没做任何质感处理,甚至分模线安排也不是很好,都需要自己再加工处理一下才会好看 


吊钩
这应该是整台车最悲剧的地方,形状失真有够严重.... 


履带


其实拿他来跟下面这个MODELKASTEN比真的是太严苛了,但是HB这履带在细部形状掌握跟模具水平上真的是有待改进...


总评:
拍完之后几天阅读说明书,发现其它还有一些挺好笑的错误,例如车前倾斜装甲的断面厚度前下方与侧面不一样 
尾灯零件应当装在蚀刻片14上面,但他却设计成尾灯装在车身上,蚀刻零件14变成很诡异的独自悬在那边 
排气管零件的分割也是找人麻烦....
总之,这种计划车辆题材都需要玩家自己有爱才能克服厂商摆烂耍流氓之处啊...